top of page

PM2.5標準迎12年來修正 環團籲:9微克,護健康



環境部一個月前提出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,針對12年來從未調整的PM2.5年均濃度,提出從每立方公尺15微克降至12微克。地球公民基金會則呼籲更進一步加嚴,跟上美國的9微克,讓PM2.5標準達到一定程度人體危害便提醒民眾,燈號標準(採用日均值)亦會跟著調整。環團呼籲9微克就亮起黃燈,以免民眾誤判空品良好,未注意健康風險。

空氣品質標準除了作為空品燈號(AQI)的依據,也影響空氣污染防制區的劃設。環境部針對PM10、PM2.5、臭氧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設定法定濃度限值,並每四年檢討。繼2020年標準修正後,環境部上(4)月29日再次預告草案調整。其中,12年來未調整的PM2.5年均限值在此次由每立方公尺15微克加嚴至12微克,24小時限值則維持35微克。草案一出,即遭環保團體批評調整幅度不夠。

地球公民基金會、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、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本月23日共同召開記者會,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,環境部長彭啟明自詡「中央部會的永續長」,看得出改革雄心,但他於5月21日記者會上表示空品標準的前進如同「擰毛巾」,務實改善的說法過於保守。

他強調,空氣品質標準會連動影響AQI燈號,環境部此次將空品指標的「綠燈」修訂為PM2.5每立方公尺12微克以下,但美國早在今年已經修正至9微克。

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指出,環境部四年前修改空品標準時,環團就建議比照美國空品標準制定程序,在科學評估階段納入公民參與。當時環境部承諾這次空品標準制定會和民間討論,草案卻無聲無息就預告,呼籲環境部應履行承諾,先好好與民眾溝通。

國衛院與環境部(時為環保署)共同執行二期共八年的政策科技綱要計畫,依據我國本土空污與健康數據來分析,提出適合我國的空氣品質改善與標準值建議。根據5月13日發出的新聞稿指出,PM2.5年均濃度訂在12.5微克,付出的經濟成本與改善的健康成本,可達最大權衡效益。

現為診所家醫科醫師的潘致遠於記者會上指出,美國環保署研究估計今年加嚴PM2.5標準,可望在2032年獲得460億美元(約1.48兆台幣)的淨健康效益,並防止4500人提前死亡、避免損失29萬個工作天。

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根據多年實證研究,早在2018年即建議PM2.5濃度訂為年均10微克;WHO(世界衛生組織)也提出嚴格空品指引,以5微克為目標。

本次修法只調整PM2.5年均值,24小時平均值則未下修。環團也提出,PM2.5濃度的24小時平均值應加嚴至25微克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耿明誼說,一年365天每天空氣品質都會影響民眾健康,「不從24小時平均值開始要求,難道年均值會憑空改善嗎?」


資料來源:環境資訊中心

18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